作为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美国总有一种向往。带着期盼和兴奋,终于踏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憧憬已久的芝加哥。一下车就看到了冬天的第一场雪,让我们都兴奋不已。之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很多地方,最让我难忘的是芝加哥大学。看着眼前的芝加哥大学,让我更加期待在代顿莱特州立大学的体验了。在芝加哥虽然只呆了短短两天,但也确实让我见识到了美国第二大城市的风采。
两天眨眼就过了,经过一天的车程,终于抵达了代顿。一下车就有对方学校的老师热情地接待我们,晚上还共进了晚餐。这样过后,我们就算是正式开始了上课的旅程。星期一的早上,学生会的学生带我们一起熟悉了校园。他们的校园真的给人一种很自由的感觉,如果不说,我们都不会觉得自己置身在某所大学。在学校里居然还有免费向学生提供的健身房。在走廊,图书馆随处可见苹果的一体机,当然这些也都是免费提供给学生的。图书馆设有专门讨论的区域,也有安静的阅读区域,每一个设计都让人感觉特别的舒服。他们的商学院相对来说比较厉害,在商学院的教学楼里有证券交易市场,是和华尔街同步交易的。据说,之前有一位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打败了华尔街的操盘手。中午还见过了莱特州立大学的校长。本来还担心像我这种路痴一定会在学校迷路,但是他们的大学里居然有通向所有教学楼的地道,并且在每一个拐角都有每栋教学楼的指向标。多亏了这神奇的地道,我从来都没在学校走丢过。这样一来,还可以避免冬天在室外走挨冻的情况,不得不让我们感叹它的人性化设计。
在这所大学里有很多针对残疾人的更人性化的设计。由于我的表姐是脑瘫患者,也因为这样的残疾,她只读到了初中就结束了她的学习生涯。但在莱特,我看到了许多许多和姐姐一样的脑瘫患者,让我感触很深。在学校每一个教学楼的门前都会有一个专门给残疾人设计的按钮,一按这个按钮门就会自动打开。残疾人学生都会开着霍金那样的自动轮椅,在校园里室内电梯各处都有,他们不用下轮椅挪动一步, 就能畅通无阻, 他们甚至可以直接开着轮椅进教室,然后在教室的最前面听课。在莱特,看不到任何对残疾人的歧视,反而是各种便利。
与中国很不同的一点就是,美国是一个给人感觉包容性很强的国家。在学校可以看到各种肤色,说着不同母语的学生。即使他们装束各异,但在课堂上所有人都会融为一片。第二个不同就是,美国人更关注细节,素质也比较高。他们的每一个公共洗手间都非常的干净,而且每个洗手间一定会有卫生纸。并且在美国洗手间外边都会有饮用水的水龙头,确实与国内的公共厕所反差很大。在学校的校门口前是一个大的停车场,只要有行人过马路,无论在哪个方向有车过来,所有的车都会停下,示意你先走。走在路上,即使是不认识的人,他们也会毫不吝啬地夸奖你,对你热情地微笑。我并不是刻意拿咱们国人和美国人相比较或是抹黑中国,只是我觉得国人值得提高的地方确实还有很多。
在美国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课堂上了,当然要聊一聊美国学生是怎样上课的。说到课堂,我不得不说他们教室设计的很值得我们学习。首先课桌椅很人性化,都是标准的办公桌椅,坐起来很舒服。在他们的桌子上根本看不到刻画的痕迹,而且装修风格也很个性,不会像国内的学校一样给人死气呆板的感觉。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在不懂的时候随时向老师提出疑问,我也见过在课堂上,两位学生因为在学习问题上的意见不统一而争讨起来的场景。他们的课堂虽然很活跃但也没有纪律松散,与国内死气沉沉的课堂形成了对比。想起在学校我经常看见课堂上睡倒一片的情景,不免让我感觉我们的不足还很多。他们在课堂上不会有睡倒一片的场景,也少有手机低头族。即使很多课我虽然听不懂,但也被他们的氛围所感染。虽然我们只是去“感受”一下,但是我们的课也多得数不清,那么他们真正的课表到底有多满就可想而知了, 这也是中国与美国的差别之一。中国的大学是很难考上,但毕业基本不成问题,美国却恰恰相反,申请大学并不很难,但要毕业却要付出很多。为了便利学生学习,图书馆向学生24小时开放,在校园随处可见拖着行李箱的学生,那里面装的不是别的,都是书!
在那里,我们收获最多的应该是感情。一次出行能把我们牵在一起是难得的缘分,这些天大家一起玩耍,互相照顾,成为了彼此生命里的一份子。还有在那里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国际处的老师、助教Claudia,Gina,Nathen,为了让我们在美国的行程更为丰富,他们费心地为我们安排每一项活动,也因为他们我感到无比温暖。还有让我们在异国尝到了家乡菜的黄老师一家。总而言之,这一趟美国之行,有欢乐,有感触,有收获。它成为我记忆中美好的一段,让我的经历多了精彩的一段!感谢这次难忘的旅程,感谢在旅程中陪伴在一起的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