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已经一月有余,我开始退居幕后,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冷静的思考这次出行。
——写在前面的话
在学校的日子里,有时会在状态之后,过去的回不去,未来的去不到,总是有种浮在半空的无处安放感,幻想着有一种魔力,将自己遁天或入地。几个月前我做出了这个正确的决定,我决定换个环境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
出发的那天被堵在了机场高速结果是让大家等了我好久,心中很是愧疚,不过好在没有影响大家的心情。13个小时的路途并没有想象中的难熬,因为一直在昏睡,睡醒了也就到了。飞机降落在芝加哥机场的时候心里很是激动但也有些许的不安,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无比的陌生,我想这大抵是因为我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毕竟这是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
除了在路上的时间,我们一行只在芝加哥呆了两天。访问了芝大,感受到了西尔斯大厦的恢宏,密歇根湖的浩瀚飘渺以及千禧公园冬日里独特的生机。位于芝加哥市中心的有着万国博物馆之称的万国艺术博物馆也是让我大饱眼福,识得的画不多,但我仍能体会到这里浓浓的艺术氛围。整个芝加哥的行程里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美国的街道,街道规划的特别整齐,它就是最美的风景。美国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除了downtown,分布并不是那么的集中。车行约十分钟才会看到相对集中的商业区。即使是在芝加哥这样的城市也不例外。和中国街道不同,美国街道融入了美国人的热情和开放,他们会不断的推陈出新,如果仔细的观察你会发现,每条道路建设的都不尽相同,每个街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这大抵和中美两国的价值取向不同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人骨子里似乎都有着传统的保守和试图观望的心态而美国人则不是这样。
两天之后我们来到了即将生活两周的城市——代顿。来的那天清晨,芝加哥飘起了小雪,为了赶路,我们在高速上解决了午饭。回想起来,那真是迄今为止我吃过的分量最足的汉堡王啊!我们来得很及时,听说走了没多久纽约芝加哥等城市都因为大雪被封路了,心中很是庆幸。
学校建在俄州,是莱特兄弟的故乡,也因此而得名,学校建于1964年,是一所州立综合大学,设施特别先进,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就是student union了吧,这是一个集学习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楼,你可以在任何的角落找到舒适安静的地方温习你的功课;你可以在帮助中心寻求任何的帮助,尤其是语言方面,这里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同学,你随时可以找到他们并与之交流,这样可以使你在交流中提高你的口语水平,或许,你还会收获一份纯真的友情,毕竟大老美是那么的热情好客。至于健身房攀岩各种球类运动以及瑜伽健美等课程足以给学生提供特别丰富的课余生活,我很爱健身房,舒服筋骨抖擞精神这些都是其次,能在大汗淋漓中欣赏到风景这才是极好的。
学校里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导盲犬,这些都是给眼盲学生的福利,楼梯上的特殊通道更是体现出这个学校的人性化。冬天天冷,走地下通道对于我这种怕冷又不熟悉路的人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可以凭借路标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只是会多花点时间。
学习生活开始的很快,我们一行12人被根据自己的专业被分成四个小组,课程大致相同。除了自己的专业课还有美国当地的一些课程,类似于我们的通选课吧。语言是一大难题,我只能不断地强迫自己去适应。课程肯定是不能完全听懂,但我还是喜欢早早的来到教室,习惯性的坐在后排。课前学生们都来得很早,或进行彼此间短暂的交谈或拿出电脑课本低头温习学过的功课,没有人会向国内的学生一样捧着手机去看一些无所谓的东西,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就已经输了。而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师生之间的真实的平等。学生们可以蹲在楼道里看书学习,就连老师有时也会蹲着为你讲授,气氛随意但又不失严肃,老师没有中国教师那样刻板而严肃的面孔,没有按自己预设滔滔不绝的讲授,学生没有中国式的正襟危坐,也没有那种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它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创造达成各自的完善与满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而是一种与教师或同伴之间真正的交谈。这种感受随着我不断地走进美国课堂在一点点加深。有了对话,才会有生成,课堂才会洋溢着生命的气息,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印象中我们组和另外三个小组一起上了一节叫做leadership的课,大致是向来自国外的学生讲授一些美国的文化和礼仪。那节课我们谈论的很热烈,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节课给我的感觉是一场师生之间的普通谈话,丝毫没有局促和紧张,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事实上,美国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当中国为了考试内容把课程简化成了教材,进而把教材窄化成了要考试的知识时,美国的教师却把孩子的目光引向课堂外面那无限广阔的生活世界。因此在美国你不会看到除了学习对其他不知一二的学生。
除此之外,美国无处不在的爱国主义教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随处都可以看见飞扬的美国国旗,大街上,酒店里,甚至是保龄球馆里。美国只有不到三百年的历史,但它们把每一个历史的足迹都完好地保存下来,这样的体会被深深地刻进了每个孩子从出生就有的年轮。
学吃玩睡,在这个陌生却充满温度的城市里,时间悄悄地划过了两周,离开时心里是满满的不舍,当然,还有马上要超过大脑水位线的珍贵的回忆,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我用心记住了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我喜欢“1”这个数字,它永远是个界点,不仅是已知数,更多的是代表了未知数。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在它的后面可能藏着紧张和恐惧,也可能藏着惊喜和释然,然而这些都无法预料,只能以泰然自若的心态面对未知的一切。我想这次出行最让我难忘的地方的地方不是如愿以偿,而是渐渐地的在我的生命里添上了这么多欢喜。
我能想到的对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在余生最年轻的日子里,去过对自己来说最好的生活。
最后,愿我们的友谊长存,愿我们都可以活得深刻。